

时间:2025-10-22 14:52:09 点击:
近日,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娄方明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selenylation on Chrysin: Structure, antioxidant, anti-tumor and immunological proert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成功合成硒化白杨素(Se-Ch),并系统评价了其在抗氧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方面的生物活性,为硒资源利用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白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蜂蜜、蜂胶等天然产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与功能活性,研究团队通过硒化修饰技术,将硒元素成功引入白杨素分子中,合成出硒含量为16.42±0.27 mg/g 的硒化白杨素(Se-Ch)配合物。
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硒元素通过形成Se-O和C-O-Se键与白杨素5-OH位点结合,形成四配位或六配位配合物。体外活性实验显示,Se-Ch在清除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方面表现出显著优于白杨素的抗氧化能力。在抗肿瘤实验中,Se-Ch对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迁移能力和凋亡诱导作用均显著增强。此外,Se-Ch还能有效激活巨噬细胞(RAW264.7),促进其吞噬活性和一氧化氮(NO)释放,表明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该研究不仅拓展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修饰策略,也为开发基于硒化黄酮的新型抗氧化剂、抗肿瘤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硒资源研究与生物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硒资源开发与科技创新,为硒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365电子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 Copyright © 2019 |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445000)
电话:0718-8438945 | 传真:0718-8437832 | 招生咨询:0718-8438300 8277808 8269469 8299029| Email:hbmd@hbmzu.edu.cn
鄂ICP备05003316号-3 | 恩公网安备422800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