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民大人物 ▏为这11位民大校友点赞!他们的故事,在扬州“火”了!

《城乡教育丨扬州:荆楚子弟千里赴江都,3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情怀》《视频 | 乡音“已”改鬓毛衰,这群湖北老师来到扬州近30年,“扎根”偏远乡村无悔无怨》……近日,学习强国、扬子晚报等中央及江苏省主流媒体先后对我校11位1996届师范专业校友扎根扬州江都偏远乡村教育30年无悔无怨的敬业奉献故事进行了深度报道。从湖北民大到江都执教,从故乡到异乡,从风华正茂到鬓角飞霜,这群民大人以青春为笔,以热血为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着赤子情怀,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奉献定义价值。他们是陶甫、向明军、冉华、向大爱、冯怀武、罗建新、张贻恒、郭家祥、曹长坤、何江海、曹轶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扎根基层的炽热初心。

11名“科班生”都去了偏远农村学校

“当时我们去的学校都在偏远农村,本来以为江苏的条件要比湖北好很多,但到了远离城区的偏远乡村,发现学校的条件和吃住行水准,远没有想象中的好,和我们老家也差不多。但来都来了,本来教育事业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大家也就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在江都大桥中学执教28年的1996届政史专业校友陶甫,去年调到区教育局工作。他接受采访时说,当年,全国“科班”毕业的教师占比很低,农村乡镇学校更是寥寥无几,多为民办教师。江苏扬州和湖北恩施出于双向需要,作为人才引进,1996年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11名全日制本科专科毕业的师范类生,根据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统一分配至江苏扬州。

陶甫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

十几个年轻人都来自农村,虽然家庭负担重,但对事业都充满激情。

1996届物理系校友冉华,先在边远的高汉中学教了18年,再在育才中学教了4年,现在江都二中。“我们都是三年制的正规大学生,国家培养我们不容易。到了高汉,当地师资力量弱,基本上都是民办老师。语言交流不通畅,等于是茶壶里倒饺子,有劲没法使。所以,我必须要以最快的时间过了语言这一关。普通话和高汉话都要苦练,因为当地留守孩子多,都是老年人带。老年人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想做个好老师,当然少不了有效细致地沟通。”如今的冉华已完全融入当地生活,他的江都籍同事打趣说,他们的高汉话,都没有冉老师讲得“正宗”。如此地道的“高汉话”,冉华当年是下了功夫的。

“30年过去,我是农村教育巨大变化的见证者。当年学校条件很不好,操场上是泥土,夏天全是杂草;教室屋顶过老鼠,窗户漏风又漏雨。老实说,当时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草坪、现代化教具,不光是硬件条件好,师资水平提升速度也非常快。五十多岁了,我还要学习,要不然就跟不上咯。”冉华不无感慨。

校友初到扬州江都的合影

校友初到扬州江都的合影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满怀激情,立志报效祖国。那个时候年轻,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1996届化工系师范专业校友郭家祥,在塘头中学工作16年,在郭村第一中学工作13年,现在郭村实验学校。在塘头中学,除了教化学,也教数学,当班主任,还兼着学校的一些行政工作,任务很重。“刚到江苏,我们有口音,孩子听着有点吃力,我就尽可能放慢语速,多点板书。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有这两个字,问题总能解决。”

留下来,教下去,用实干诠释师者担当

省劳模、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分管年级校长、区劳模、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教学骨干……翻开履历,这群民大人荣誉满满。

1996届英语专业校友冯怀武,三十年来一直在乡村,先是在樊川中学,后到东汇中学,“农村学校英语力量薄弱,农村娃学英语难上加难。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更多耐心、更多付出,我始终相信,付出必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多。”数十年如一日付出,冯怀武带出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他也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扬州市十佳班主任。

冯怀武指导学生小组学习

1996届数学教育专业校友张贻恒和学生的故事在吴桥中学流传很多。“我一直都在吴桥中学,一直当班主任。我认为做一个好老师,就是4个字,理解、责任。我执教的前10年,把学生当弟弟妹妹看待;最近的这10年,把学生当儿子女儿看待。”张贻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吴桥中学,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分到张贻恒的班上。“张老师说话管用,孩子愿意听。”孩子父母说。“学生家长经常把自己种的玉米、花生放在我家门口,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这么多年了,家长‘不让’我调动年级、调动班级、调动学校,我认为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底气。”张贻恒一直认为,作为老师,理解学生,尽到该尽的责任,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冉华(右)和向大爱探讨教学

1996届数学教育专业校友向大爱,在二姜中学教了10年后,在杨浦中学教了10年,再在空港中学教了9年,现在江都二中。“在二姜中学,班上40多个人,一开始只有5个人考试及格,一年后35人及格。农村乡镇地方大,当年我攒钱买了辆自行车,挨家挨户家访。学生基础实在太差了,必须要付出几倍的力气。我在那一届学生身上下了大功夫,感情特别深,到现在都有联系,不少人也和我一样当了老师,有个还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呢。”

1996届数学系校友何江海现在空港中学,身体不好,但仍坚持每年负责三至四个班的历史教学。“何老师服从分工,以大局为重,对于学校的安排从无二话。”空港中学副校长高爱国说。

30年坚守,用初心照亮乡村教育路

这群民大人扎根江都教育,经过多年基层淬炼,陶甫、向明军、罗建新等已经成长为教育专业管理人才,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带动了当地学校发展。

向明军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陶校,明天我要作为新生代表在南师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言,我是大山中走出来的孩子,我很自豪。”2023年9月9日晚上8点多,陶甫收到了学生王琴发来的微信。

1996年,陶甫分到大桥高级中学,逐渐成长。担任副校长并分管年级工作期间,他提出了“勇于超越,追求卓越”的年级“双越”精神,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他几乎整天泡在年级里,把所有精力都给了学校。”顾华平是陶甫1996年带的第一届学生,在他眼里,陶甫对教育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如今顾华平在陶老师的感召下,也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罗建新在化学课堂上授课

1996年,化工系校友罗建新分配至原江都七里中学担任化学老师。“教好化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联系生活。”为了把化学课教好,罗建新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夜里一般要到12点休息,反复钻研实验,直到理想状态。他的课生动风趣,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学生们亲切地称他“罗哥”。

现在,罗建新担任宜陵镇中学副校长。令他开心的是,女儿通过定向师范培养,也回江都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左一至左七:冯怀武、郭家祥、曹长坤、何江海、向大爱、陶甫、向明军

右一至右三:冉华、张贻恒、罗建新

一路成长、奋斗、奉献,这群民大人在逐梦人生的道路上为母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他们三十年坚守和奉献的故事何尝不是湖北民大校友秉承“博学、博爱、立人、达人”之校训精神,家国天下而不忘初心的缩影。

学长学姐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青春有梦就去追,他们绝不是个例,也绝不是过去,相信每一个人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湖北民大也等着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专题热点

  • 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师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 学校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暨业务培训会

  • 学校召开纪检监察干部党纪学习教育推进会

  • 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入校评估说明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