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 Image 2 Image 3
学校主页| 联系我们|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正文>

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暨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论坛召开

日期:2025-10-25  来源:学工办  编辑:通讯社

本网讯(王清芳 齐艳茜 谭钱林  邓紫靓 王益旭 罗熙晗)10月25日,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暨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论坛在恩施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恩施州教育局及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联合主办,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共同承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恩施州-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教师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260余人参会。湖北省教育学会会长王坤庆,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涂艳国,湖北省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理事长岳伟,恩施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专职副主任唐鑫鑫,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友谊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军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本次论坛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变革”为主题,聚焦“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旨在推动理念融合,赋能未来教师培养;推动研用融合,赋能一线教学实践;实现资源共享,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构建共生、共融、共进的新时代教师教育共同体。

唐鑫鑫指出,面对智能时代召唤,恩施州与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共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以数智技术推动教育均衡与人机协同教学,通过明确伦理边界、保障数据与算法安全,有力促进了全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坤庆认为“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变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难点。他期待本次会议搭建的交流平台能集思广益,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共绘教育发展新蓝图。

涂艳国指出,“智能时代”的核心特征在于“快速迭代”与“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直接影响体现在为教学与管理全面赋能;间接影响则源于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若大量工作被替代,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靖国平、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副校长冉铮、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罗华陶、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副教授刘博文分别作主旨报告。

靖国平以《对人工智能时代几个教育热词的省思》为题发言。他剖析了“人工智能教育”“数字赋能”“智慧教育”三大热词,强调AI教育须坚守“人类主体性”,警惕数字赋能陷入效率至上、削弱人的能力,并指出智慧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构建理性、价值、实践三大智慧体系,重申教育应由人类主导,AI应为人的未来服务。 

冉铮在《借数字教育东风,建智慧高旗校园》分享中,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引入智能设备、开展数字教学,学校在备课、学习、课程与评价四大领域同步推进,逐步构建“智慧校园”新生态,为基层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罗华陶在《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人机协同、认知扩展与专业身份进化》报告中,构建了以技术中介、认知拓展与身份进化为核心的教师发展理论框架。数字化赋能的根基在于人机协同与主体在场,价值在于回归教育本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向善,杜绝“以机器换人”。 

 

刘博文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评价》为主题发言。他分析了传统学生评价的局限,详述了AI在结果、过程、增值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场景,并结合案例展示技术如何助力破解评价难题。同时强调,需持续探索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确保学生评价公平公正、以人为本。

圆桌论坛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刘永存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刘长海教授、湖北师范大学朱浩教授、武昌理工学院严海教授、汉江师范学院郭顺峰教授、湖北省教科院任会兵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邹红军副教授六位专家共同参与,围绕“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最大的变与不变”核心议题,提出人工智能虽改变了知识获取与师生互动模式,却未撼动教育本质,未来需推动人机融合共生,坚守教育初心。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专家交流热烈,思想碰撞迭起。

会议设四个分论坛,聚焦“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变革”“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创新”等议题,与会者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了多元视角与路径选择。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闭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太平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代表分别汇报了研讨成果,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谭世明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通过多元化形式,探讨了智能时代对教育本质的再重温,对教育生态的再总结,对教育关系的再重构,形成了推动智能时代基础教育变革与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高质量成果,并呼吁各方加强合作,将共识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实际成效。

AA8BA

AA8BA

(编辑 陈国旭 审核 刘竑均 签发 曹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