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上7:30,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晓欢教授应邀在我院12B501会议室以《西南地区清代碑坊建筑艺术研究》为主题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石庆秘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向思全、部分师生代表参与聆听和研讨。

讲座现场
罗晓欢教授以六大理论模块为框架,系统阐释碑坊建筑艺术的深层内涵。他从“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宅’的空间想象与营造范式”切入,阐述碑刻建筑实体与人文观念的理论关联;继而回溯明清时期川渝地区“修山”文化实践,以历史社会学视角解析碑坊建筑兴起的社会经济动因与文化语境;通过典型案例的类型学分析,深入探讨“川渝清代碑坊建筑的形制特征与结构体系”,揭示其造型美学规律与营造技艺特征;以“碑刻书法的文本功能与文化建构”研究,深入剖析碑刻文字在宗族谱系建构、地域文化传承及社会教化中的多重功能;运用图像学与符号学方法,对“碑坊亡堂‘宴饮图’图像系统”,解读其蕴含的生死观念与情感表达;以“慎终追远”的传统伦理价值,揭示碑坊建筑艺术作为文化符号的精神承载功能。
讲座现场氛围热烈,师生们积极参与交流,分别就西南地区碑刻艺术的工匠与主人互动的经济学原理、碑刻艺术文化生成的底层逻辑以及碑刻建筑的生态文化系统等多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学院院长石庆秘教授总结发言,他强调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的保存,更是对一段历史、一种技艺、一份民族集体记忆的延续。作为后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了解、保护和研究这些散落在乡野之间的文化瑰宝。
讲座会上,罗教授还就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概况和《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指南》进行宣讲,期待两院之间未来更多的互动交流。
撰写:李宸睿
复审:黄波
终审:向贤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