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尹星璐 曹登霄(见习) 韩璐(见习)/文 杨春庭 符译丹(见习)/图)9月25日,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修远楼5B509教室联合举办友谊辩论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张弘,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论队副队长、第二十四届“启真杯”辩论赛最佳辩手胡裕君,我院优秀辩手李誉、陈思宇受邀担任评委。
正方代表队
反方代表队
本次辩论赛设有开篇立论、质询、质询小结、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评委点评七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逻辑交锋与思想碰撞贯穿始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辨盛宴。双方辩手围绕“越来越多人与文艺作品中的反派共情,需不需要警惕”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的思辨交锋。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正方三辩韩淼森与反方三辩杨天赐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优秀辩手”称号。
开篇立论环节,正方开宗明义,提出“共情反派易导致道德判断失准,忽视反派行为的恶劣影响”,并以《狂飙》中高启强“黑社会化”发迹过程被部分观众共情为“逆袭”为例,阐明此类共情可能松动“恶行不可为”的边界;反方则从“人们跳出扁平思维、关注反派心理成因与社会背景”切入,强调“警惕的关键不在共情本身,而在个体心智是否成熟”,主张观众能区分文艺作品与现实,共情是理解而非对恶行的认同。
质询环节中,双方辩手展开了激烈的一对一交锋。围绕“反派行为性质”“共情与价值认同的边界”等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反方辩手更以中国传统动画形象申公豹为例,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说服力。质询小结阶段,双方围绕“文艺作品反派是否影响现实”“共情本质是否为批判性理解”进一步梳理观点,为后续辩论夯实基础。
自由辩论环节成为整场赛事的高潮。正方从共情的价值出发,区分“反派角色”与“恶行”,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深化思考;反方则以“文艺作品与现实存在‘第四堵墙’”为切入点,强调观众能清晰分辨虚构与现实,共情反派的情感遭遇可促使个体反思成长。双方你来我往、妙语连珠,从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反派形象,延伸至文艺创作导向与道德认知的关系,让思辨深度持续升级。
观众提问环节
观众提问环节互动热烈,现场观众围绕“未成年人是否易受文艺作品反派影响”“如何看待反派曾为受害者的情况”“非黑即白观点与警惕反派的关系”等问题提问。反方从“多数人理性判断”“文艺与现实边界”回应未成年人相关疑问;正方则明确反对因共情模糊对恶行的批判,展现了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立场。
总结陈词环节,反方梳理全场观点,指出正方对“共情”的概念误解;正方则复盘辩论核心,提及需警惕“反派共情”背后暴露的社会问题。
李誉点评
赛后点评环节,李誉肯定赛事的启发性与双方辩手的表现,她指出,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她也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双方在辩论中未充分结合文艺作品的全面性,在“共情”定义、评判标准及论述逻辑上仍有优化空间。她建议辩手们在今后的辩论中增加实例引用,加强与对手的交互交流,以提升辩论的说服力。
颁奖仪式
据悉,本次友谊辩论赛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既锤炼了学子的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也通过对文艺作品反派共情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角色共情、明晰文艺欣赏与价值判断的关系。赛事不仅为两院学子搭建了展现才华的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更以丰富的竞技形式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责任编辑:宋正悦 姜春玲 审核:王修皓 李御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