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友均、男,我校1995级林学专业校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委员、林业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同时担任中林绿色碳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林业政策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
1995—1999年
365电子娱乐官方网站林学本科
2000—2005年
北京林业大学硕博连读
2005—至今
中国林科院工作,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林草发展规划编制专班成员,参与起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服务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30余国项目。
◆第五届“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
◆梁希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英才兴蒙”高层次人才
导语
从武陵山麓到国家殿堂,从民大学子到“双碳”科学家,何友均校友的二十年,是“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今天,他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向2025级新生,讲述如何在时代洪流中长成一片“森林”。
自信如种,在民大沃土扎根成长
“母校是我自信的土壤,让我这颗种子敢破土、敢舒展。”何友均回忆起在湖北民大的求学时光,满是感慨。初入林学系时,他也曾对未来忐忑,但民大“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如阳光,让他决心“专注当下,把‘可能的不可能’暂且放下”。
他在专业课堂里啃下林学、生态学的硬骨头,更在跨学科讲座中拓宽视野,在足球场与社团活动里锤炼心智。“民大是座多样性的森林,多元的土壤才能培育不设限的生命力。”这份在校园里沉淀的自信,让他后来面对科研跨界、政策攻坚时,始终敢试敢闯。
如今,他寄语新生:“去图书馆探知识海洋,去实验室解科学密码,在球场、社团里绽放自我!民大的包容会让你的自信之种,在武陵山的风里茁壮发芽。”
自立为根,于挫折处向阳生长
“真正的成长,是无人喝彩时仍奋力奔跑。”何友均的自立品格,在考研失利后那段“再战”的时光里被淬炼成钢。母校后山那间备考小屋,是他孤独却坚定的战场——民大的支持如无声的誓言:“孩子,去拼,我们托着你。”
最终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叩开北京林业大学的大门,这段经历让他坚信:“敢为选择负全责,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在民大的舞台上,自立是可触摸的成长。学校1800多项创新创业计划、22个省级实践平台,为学子铺就了“主动思考、勇敢尝试”的路径。他叮嘱新生:“大学是你们独立规划人生的起点,这份担当的能力,是未来驰骋社会的通行证。”
自强成林,在时代潮头绽放锋芒
从林学到软科学的转型,曾让何友均“如临陡峭山崖”。但民大赋予的学科积淀,让他在“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找到了“交叉地带的创新惊雷”。他将林学根基与政策研究融合,主持100余项国家级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等身,成为国家林草规划、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核心力量。
“民大的自强基因,是我逐光生长的雨露。”他细数母校荣光:学长们在极地科考、支医扶贫中闪光,学校近五年承担2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这份追求卓越的氛围,正是滋养自强的最佳养分。
他号召新生:“做终身学习者、主动创新者!在民大这片沃土,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所需,终有一天,你们会连成郁郁苍苍的‘梦想森林’。”(作者:向珊瑞,图片:杨漾,责任编辑:向珊瑞,审核:刘阳)
愿每一位民大学子,
都能如他一般——
把自信埋进土,
把自立写进行动,把自强交给时间;
让根须穿透黑夜,
枝干迎向晨光,年轮回答岁月。
新学期,向下扎根吧,
去成为一片新的森林!